- · 《财讯 》刊物宗旨[06/28]
- · 《财讯 》征稿要求[06/28]
- · 《财讯 》投稿方式[06/28]
- · 《财讯 》栏目设置[06/28]
阿里为何频频布阵传媒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5.86 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8.04 亿美元控股文化中国,联合腾讯以36 亿元投资华谊兄弟电影公司,豪掷12 亿元参股第一财经,斥资45 亿元美元收购优酷土豆,联手财讯集团、新疆网信办创
5.86 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8.04 亿美元控股文化中国,联合腾讯以36 亿元投资华谊兄弟电影公司,豪掷12 亿元参股第一财经,斥资45 亿元美元收购优酷土豆,联手财讯集团、新疆网信办创办“无界新闻”,联手四川日报成立“封面传媒”…… 经过一连串的纵横捭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被纳入阿里帝国版图。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和基金的动作不断引起业界惊呼:马云要干什么? 三部曲:电商、移动互联、精神需求 如果百度讲技术、腾讯说社交,那么阿里就一定是谈生态。事实上马云在各种场合反复推广他的生态圈理念,理解阿里的媒体投资行为自然要从分析阿里的生态圈入手。阿里的生态圈布局是分三步走的,其媒体投资也是围绕这三个阶段的布局展开。 第一阶段是对电子商务生态体系进行布局。在这一阶段阿里投资建立电商、物流、支付三大核心生态体系,围绕主业逐步形成行业垂直发展优势,奠定了产业发展巨头地位的核心根基。这一时期阿里巴巴与浙报集团联合投资了淘宝天下、与浙江出版集团联合投资了天下网商、独立投资了《商业评论》杂志,为其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助力。 第二阶段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移动商务闭环布局,完善本地生活和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在社交、衣、食、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互联网进入移动社交和O2O时代,阿里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逐渐显露出在移动端上的缺口。流量入口是阿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UC、陌陌、新浪微博的收购或投资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布局本地生活、打通线上线下商业关系,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闭环,是顺势而为的重要举措。为此,阿里收购了口碑网,入股美团网、丁丁网,投资快的打车,投资银泰集团,完成对高德地图的收购。 第三阶段布局重心在满足人类更高的生存与精神生活需求。这一阶段,阿里对金融、娱乐、健康、教育、体育等和人的更高层次需求方面进行了重点投资。控股文化中国,投资华谊兄弟、华数传媒、光线传媒、第一财经,收购恒大足球队50%股权,全面收购优酷土豆,联合创建无界新闻和封面传媒等等,本质上正是围绕人类在文化娱乐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展开。通过这些投资,阿里建立了投资、内容生产、渠道传播方面的优势,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三点立足:生态、数据、话语权 系统来看,阿里媒体投资的立足点有三块:生态、数据、话语权。 先看打造生态体系。对于阿里的生态圈理念,阿里投资部负责人张鸿平曾与公众分享过,其中重要的内容是,阿里巴巴通过不断布点、织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建立移动互联的“无边界生活圈”,实现“淘宝就是生活”的愿景。很显然,一方面媒体是这个体系不断布点、织网的中介环节,通过引流、沟通实现生态体系各部分的能量交换;另一方面,媒体自身也是这个“无边界生活圈”应有的一环。缺少媒体,这个生态体系就难以完整,这对于阿里来说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以电商起家的阿里本来在这方面形成了一个缺口,收购一众传媒公司正是为了补上这一缺口。 再看整合数据资源。除了出于完成生态圈布局的战略考量外,阿里对媒体的投资还立足于显而易见的数据生产与开发的需求。大数据日益成为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马云认为当前人类社会向DT时代发展。阿里的核心业务层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小企业数据、金融数据、物流数据。而其媒体投资领域,一方面实现后端数据到前端产品,成为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这些媒体产品也在运营中进一步生产出海量数据,进而奠定其持续发展的基础。马云在与第一财经合作时就明确表示,阿里巴巴将把拥有的所有数据通过优秀的媒体、优秀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对社会、对国家、对公司、对消费都有好处的数据产品。 紧接着,掌握话语权分析。投资传媒领域对阿里而言还有另一层好处,是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关需求。话语权实际上是媒体最大的价值,通过资本影响传媒,进而控制公共舆论是企业界一贯的做法。尽管阿里不可能对此目的进行宣示,但通过与媒体进行广告和市场推广乃至内容生产的合作,必然在公共关系开展方面获得更多便利,开创更多空间。在社交媒体方面,有观察者发现,在阿里未收购微博之前,吐槽甚至否定阿里的言论在微博经常被曝出。而当微博被阿里收入麾下后,类似的言论陆续缩减。在数字娱乐媒体方面,阿里可以通过内容生产更多符合其企业文化的产品,进行价值观的推广。而传统媒体则具有网媒难以具备的权威性,这一权威性往往更容易控制舆论导向。 三力驱动:金钱、竞争、情怀 阿里媒体投资的驱动力有三点,金钱、竞争与情怀。 赚钱是企业的初衷,对阿里巴巴来说自然也是如此。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实体经济正经历着增长乏力的触底风险,国内经济需要一个新的点来支撑。于是,有着“口红效应”的文化娱乐产业被赋予厚望,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媒体融合,推行“互联网+”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了对文化娱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qikandaodu/2020/062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