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构建磁力课堂的秘诀以财经类课程为例

来源:财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明确把“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作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1]课堂教学则是本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明确把“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作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1]课堂教学则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电视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层出不穷;逃课、翘课、旷课、迟到屡见不鲜;老师缺少激情、学生心系手机;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堪忧。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磁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名高校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沉默式课堂普遍存在

好的大学课堂应该是温暖而积极的,充满语言、心理、情感的互动交流,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启发,思维在这里得到锤炼,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但是,现实却是大部分中国课堂都是沉默式的,学生很少参与课堂讨论,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总是做“顺从的听众”。[2]正如张楚廷所言:“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得令人可怕。”[3]

(二)师生交流互动不足

师生交流互动作为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课堂磁力的突破口。教师通过鼓励提问、组织讨论,给予学习反馈、考核评价等行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4]然而,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教师多半是“传统下的独白”,学生则往往“非暴力不合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拼命,学生在台下养病。原本有益有趣的学习,变成了苦不堪言的枯燥乏味。

(三)课堂教学泛娱乐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感。但近年来高校课堂上滥用和乱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些老师单纯追求精美图片、绚丽动画带来的“眼球效应”,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出现泛娱乐化倾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笑声连连,实际上只是哗众取宠,这种泛娱乐化有悖于大学之精神。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习是一个理性思辨的过程,只有经过深刻的思考和领悟,才能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发现和宝贵收获。“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泛娱乐化的课堂教学风潮,只能导致学生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做不到入眼入耳,走心走实。

二、大学课堂教学失彩的原因

(一)传统的教学文化导致学生习惯了被动教育

我国的教学文化深受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尊师重教,认为“教”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权威性,学生变成了教师支配的对象、教学活动的附属者。教师拥有对教学活动的绝对主导权,可以从自己的偏好和风格出发,选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适合学生。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不高。毫无疑问,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了沉默式课堂的普遍存在。[5]

(二)“重科研 轻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师无心于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本应成为高校的中心工作,但现实中,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日益严重。科研早已越过教学,成为广大高校快速赢得社会声誉和办学资源的首要方法与路径。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主要体现在发表论文的级别、承担的课题、争取到的科研经费等科研指标上,而教学相关的指标少之又少。科研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一味追求科研,就会忽视教师对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以科研考察为核心,必然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职业大打折扣,教师对于这个职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必然有所降低。[6]在这种指挥棒的引领下,高校教师们更愿意专注于投资回报高的科研项目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这样的本职工作反而避而远之,应付了事。

(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高校对教学管理采取“简单量化”的管理模式,强调整齐划一、重量不重质。对于教学工作硬性约束多,人文关怀少;口头表扬多,实际奖励少。对于课堂效果的把控,也仅仅停留在学校督导、同行督导和学生评教的形式上,而这三种形式又都有各自的弊端。学校督导的老师多非本学科,不见得能够恰当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同行督导多为本学院老师,存在人情因素,督导效果流于形式;学生评教结果考虑到对教师的影响,很多学校并不公布,只是作为评价体系的参考,而不是衡量标准。综上所述,这种简单量化、形式单一的教学考评体系,必然带来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功利化倾向,将教师的追求引向对可量化的教学指标的关注上,至于费时费力的教学改革、不可量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则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qikandaodu/2021/0304/656.html



上一篇:引入竞争推进医疗改革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卫
下一篇: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合法合规是底线

财讯投稿 | 财讯编辑部| 财讯版面费 | 财讯论文发表 | 财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