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唐代财经官僚的崛起,注定了天宝年间会出林九

来源:财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雨欣】 在这个“爽剧横行”的年代里,《长安十二时辰》很会反弹琵琶。刷完全剧,我被好些情节噎得够呛!全剧处处描摹着大唐的社会矛盾,给人一种“这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雨欣】

在这个“爽剧横行”的年代里,《长安十二时辰》很会反弹琵琶。刷完全剧,我被好些情节噎得够呛!全剧处处描摹着大唐的社会矛盾,给人一种“这样的长安真心不值得救”的印象,可主角们就是执着地奔走在查案的第一线;从第一集开始,上至皇太子下至贩夫走卒都知道右相林九郎是个什么货色,仿佛全大唐都恨死了这位奸相,但圣人就是喜欢他,喜欢他,喜欢他……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不过话说回来,有这样的对比也好,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盛世危机的叙事带来的历史张力。看剧之余也不由思考:为什么天宝三载的大唐会落到这般不值得救的地步?为什么奸佞能够身居高位?

这些问题让我想起了台湾历史学者卢建荣写过的一本书——《聚敛的迷思——唐代财经技术官僚雏形的出现与文化政治》。


卢建荣《聚敛的迷思》书影

上层建筑出的问题还得从经济基础的脉络中找。若将此书合着《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来思考问题,或许能对那段历史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不过需要强调一点,对这本书以上层精英官僚为核心的历史观,以及不时透出的“台独”式的傲慢表达,我们自该立场鲜明地予以批判。而出于对学术“知己知彼”的考虑,书中一些细节叙述很值得玩味,在对《长安十二时辰》的叙事形成补充之余,还能展现中古官僚政治的一些面相,供我们思考。

唐代财经官的工具理性

单纯从历史叙事的角度来看,这位研究者写这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介绍唐代主管财经的户部官员们、理财家们在面临天灾人祸导致的财政危机时如何力挽狂澜;二是,考察财经官僚的政治生命,描摹财经官在被同僚们以“横征暴敛”之名咬住时,是如何自处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皇帝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而以古鉴今是许多历史学者写书的大目标,这位卢先生也是如此。通过书写这些内容,作者的最终目的在于借唐史、唐人的历史经验分析台湾的政治、经济问题。

在这本书里,有两位主角,一位是杜佑,一位是刘晏。在作者看来,他们是活跃在“八世纪后二十年的大理财家”,“他们身处的是一个极度困难的时代”,而且他们面临的困难与当时台湾面对的问题很相似。所以,作者边写他们的故事,还会不时吐槽一下:

他们提出的理财方案或可行或不可行,也跟台湾极度相似,但台湾却没有他们的魄力敢于执行。天灾一旦发生,政府就立即启动急难救助金发放,现在先进国家莫不如此。只是台湾政府比起先进国家在发放上极其繁琐,让灾民感到尊严受损。像这次的莫拉克风灾,政府虽派人到灾民家照相存证,却处理得漫不经心。台湾年年受灾却始终没有一个机构全盘统筹,大多是靠临时任务编组……对比之下,距今一千二、三百年前的唐朝倒是有个全国救灾总署。

当时主持救灾总署工作的刘晏认为如遇灾害,贫户必然无法生存,因此也必然会向政府索求援助,根本无需政府浪费时间和人力实地查勘。且救灾的重点是平抑物价,政府应该把力气放在打击囤积居奇上。

除了灾害之外,战争对于国家财政也会形成巨大压力。当唐王朝面临河北叛乱战事旷日持久之际,财政却濒临破产。彼时,担任“财政部长”的杜佑就主张征富人税以应对危机。可是,此举为杜佑引来了弹劾,杜氏因此下台。而他的继任者无法解决问题,权力中枢也就不得不向河北低头。

刘晏对于救灾行动的统筹调度、杜佑征富人税的想法延续到今天可视为进步国家施政的重要指标,“只有政府施政做到了上述这些大指标,才能符合最大社会公益”,如此也才能让台湾发展得更“先进”、更“现代化”。(详参《聚敛的迷思》自序5-8页)

在作者具体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唐王朝在经济方面面临的压力:

对于国家而言,最理想的经济状态是百姓富足故而不逃税,国家富足而不必重敛于民。可惜正如杜佑在《通典》中所说,盛唐时期国用充盈、国家财政良性发展的形势在天宝年间戛然而止,国家很实际地面对着“出纳之职,支计屡空”的窘境。在此背景下,一些言利之臣顺势而行。既然支计屡空,便剽掠民间!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每岁所入,数增百万”,国库看似是比从前更充盈了,可老百姓压力山大。(同书,第32-33页)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zonghexinwen/2021/0328/883.html



上一篇:渤海银行收益能力蝉联2020年普益标准·银行理财
下一篇:爱财又会理财,让钱生钱的生肖

财讯投稿 | 财讯编辑部| 财讯版面费 | 财讯论文发表 | 财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