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讯 》栏目设置[06/28]
- · 《财讯 》投稿方式[06/28]
- · 《财讯 》征稿要求[06/28]
- · 《财讯 》刊物宗旨[06/28]
从消费者角度看某银行“假理财”案:抓住这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起这个选题我是犹豫过的,因为我真不想教投资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理性的、有读理财合同能力的、遵守契约精神且可以承担与收益匹配的风险的投资人,往往更有财运。 但有时
起这个选题我是犹豫过的,因为我真不想教投资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理性的、有读理财合同能力的、遵守契约精神且可以承担与收益匹配的风险的投资人,往往更有财运。
但有时候我也的确会被银行的操作气到,私刻章、飞单、虚假销售、销售过程中故意哄骗欺瞒、风险评估乱打勾……这些现象要是发生了,那就别怪投资人不愿意按照协议愿投服输。“愉见财经”还是要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金融消费者权益的。
更何况,很多产品的底层资产就是不透明的、嵌套的,你们叫投资人怎么判断清楚风险!就像前些日子某大行为他代销的基金固收产品刚兑了20亿,为啥这么好心帮基金垫钱?自知理亏呗,人家基金其实反过来是你的通道吧。那底层资产,大比例是海航债,收益还只给4.1%!?要透透明明告诉投资人,我第一个不会买。且,海航债早雷了好吧。
别说别人了,就连我妈有次抱了个蛇皮袋去楼下银行排队存钱,眼尖的理财经理一看就知道那袋子里是软妹币,还提溜袋子来存钱的老太太一般都是不懂金融的软耳根,于是三下五除二给截胡了,拿个代销的投连保险产品骗我妈是个“定期存款、还附送一份保险”。
不过好在那产品最后还过得去,比不上理财产品但的确比普通存款强点。就是,被锁仓了五年,每年要去“存钱”,好烦。
我跟我妈说那人就是个骗子赚你佣金了,你去找她分佣去。我妈还说那人骗得对。真是气死我了。
“假理财”两个细节触目惊心
好了不唠叨了说正题。
最近某股份制银行航天桥支行“假理财”大案二审宣判的新闻,大家都看了吧。文书一公开,谜底揭晓,真是触目惊心哦。
147名受害人、被骗资金27.46亿元。
与此前“愉见财经”跟踪报道过的情况如出一辙,就是一场典型的银行“理财飞单”团体窝案。厨房里蟑螂一爬爬一群,涉案的支行长利用这家支行搞起了账外经营的庞氏游戏,支行内部多名员工卷入其中。
两个细节触目惊心:
一是私刻萝卜章。支行在总行统一上线印控仪后(就是一个大机器,章锁在机器里面不能随意取出,所有盖章文件都要放入机器完成,在电脑监控下,合同盖章的内容都会进行拍照留档,这样在总行后台做到了留底备案),为了躲避用章的电子审批程序,涉案支行长让支行办公室主任刻了枚假的储蓄业务章。其他同伙要在协议上加盖假章时,只需向其请示后到办公室主任处盖章即可。
二是飞单资金投向大量非标资产。资金被骗出银行“体外循环”后,投资的标的竟然购买了不少房产、汽车、奢侈品,其中用于购买唐卡、和田玉、紫檀、佛牌、手串、钻石、文玩等,就花费6亿元。
妈嘞。超乎我的想象力!
当然,法网恢恢,这种行为属于合同诈骗。最终80后女行长被判无期徒刑,其余涉案员工也被依法严惩。
备注一句,这家银行也倒霉,员工没管好,所以得兜底,在本案开庭审理之前就已经对所有受害者进行了赔偿。
不过呢大家也别太担心,有句讲句,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银行内控合规力度不断增强,像这种私刻公章虚假兜售所谓的“理财产品”、而后将天量资金骗出银行“体外循环”的飞单窝案,已经非常非常罕见了。
不过即便如此,理财业务也还是银行业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大骗是被打击了,但小问题还是屡见不鲜。我一朋友就是处理类似投诉的,他跟“愉见财经”讲,遇到最多的有:虚假销售、风险评级不审慎等纠纷现象。
下面我们来一一拆解,为大家的理财避避雷。
虚假销售上头导语里,我妈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属于虚假销售。
顾名思义,虚假销售就是本来客户想买银行A产品,却在理财经理的误导下(夸大收益、规避风险、有时候还送个米面油甚至是纪念币购物卡什么的)买成了支行网点代销的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
(而我妈连米面油购物卡都没拿到!唉……)
我妈那次很帮银行的人说话,非要说那理财经理是好心,因为她觉得存款在银行是银行的“亲儿子”,而代销保险是“领养的儿子”,那人属于为了帮她大义灭亲之类的。
脑补我的白眼表情吧。要知道,就算前者是“亲儿子”,但提成相比代销基金和代销保险,远远不如后者啊。在理财经理营销鄙视链中,他们的提成从高到低是:代销保险>代销基金>自营理财!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zonghexinwen/2021/033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