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讯 》栏目设置[06/28]
- · 《财讯 》投稿方式[06/28]
- · 《财讯 》征稿要求[06/28]
- · 《财讯 》刊物宗旨[06/28]
麻辣财经:小天体探测任务,我国目标已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的“中国航天日”可谓热闹非凡,火星车命名“祝融号”的消息刚刷完屏,有关行星探测的另一个标志性项目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今年的“中国航天日”可谓热闹非凡,火星车命名“祝融号”的消息刚刷完屏,有关行星探测的另一个标志性项目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表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什么是小天体?小天体和小行星是一回事儿吗?茫茫星河中,探测小天体有什么用?我国的小天体探测任务要怎么实施?听听麻辣姐的权威解读。
什么是小天体?
通常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目前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2万多颗。
什么是小天体?
从科学定义上看,小天体通常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中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很多的天体。目前已经确认的小行星达到100万颗,其中近地小行星有2万多颗。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天体。
这么多小天体,研究它们有什么用?
叶培建院士介绍,小天体保存着太阳系形成演化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起源的“活化石”。也就是说,通过采集小行星和彗星上面的岩石、土壤、气体等,分析来源、鉴定成分等,可能会发现太阳系形成和发展的蛛丝马迹。
了解小天体对地球也很重要。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科幻作品中的场景:裹挟着燃烧火球的小行星疯狂地砸向地球……也有人联想到恐龙灭绝,因为据说就跟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那么,对于人类来说,甭管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小,只有充分掌握小行星和彗星的运行轨迹和活动规律,才能提前预警,提前规避。
根据前期探测,小行星还被推测存在着水,这是研究生命起源的有益线索。例如,美国科学家发现谷神星表面闪亮的盐层是其地下渗透水留下的,它的地下深处可能有巨大的海洋,可能曾经有外星生命,或适宜生命居住。同时,小行星因存在铁和镍等资源丰富,也被视为人类可拓展利用的另一个宇宙空间。
总之,小天体探测在揭示生命起源、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天然资源、保护地球安全方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小天体探测有多火?
有过“小高潮”态势且从未间断过,目前仍是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小天体探测如此重要,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早在30年前,美国发射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对一颗小行星进行了飞越探测。这可以说是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小行星。从那以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通过飞越、绕飞、采样返回等多种方式对小天体进行了探测。世界曾兴起一阵小天体探测热。
麻辣姐翻阅资料,梳理了一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小天体探测均为飞越探测。九十年代后共实施9次任务,小行星6次,彗星3次。其中美国6次,欧空局1次,日本2次,其中3次采样返回。
举两个有名的例子。
日本“隼鸟2号”(2014年12月3日发射),经过1年半近距探测后,实施了两次“触碰打弹采样”。2020年12月6日,返回舱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获取“龙宫”小行星样品5.4克。
美国“欧西里斯”(2016年9月9日发射),2018年12月到达小行星“贝努”。近距探测1年后,开展了一次“触碰采样”,确认采集到了样品,计划2021年5月进入返回轨道,2023年9月抵达地球。
可见,小天体探测在过去3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小高潮”态势且从未间断过,目前仍是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说到这里,麻辣姐再插播一个小花絮,目前,小行星是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提名并得到国际命名的天体。其命名是世界公认的记载褒奖杰出人士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已有许多科学家获此殊荣。像屠呦呦、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等对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获得了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我国小天体探测器飞行的路径规划。
我国要怎么探测小天体?
一次发射,两类探测目标,三种探测模式
其实,我国也曾有过一次飞越的小行星探测经历。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圆满完成探月既定任务和试验任务后,在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每秒10千米左右的相对速度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二者最近的距离大概有770米!
那么,我国的小天体探测路径将如何实施?
我国小天体探测近期规划,概括起来就是“一次发射,两类探测目标,三种探测模式:近距、附着、采样”。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zonghexinwen/2021/0427/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