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讯 》栏目设置[06/28]
- · 《财讯 》投稿方式[06/28]
- · 《财讯 》征稿要求[06/28]
- · 《财讯 》刊物宗旨[06/28]
银行理财为什么都变成了净值型?对老百姓有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理财大赛第三季# 与净值型理财相对应的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宣传表述上似乎都换成了另一种模式。 以前投资者想要了解一款理财的预估收
#理财大赛第三季# 与净值型理财相对应的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宣传表述上似乎都换成了另一种模式。
以前投资者想要了解一款理财的预估收益要看预期收益率,现在则需要看业绩比较基准;
以前的理财产品算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现在称为净值型理财;
以前理财产品还有保本理财,现在怎么找也找不到保本字样了。
过去,我们看到一款产品标注着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那就意味着这款银行理财未来的利率为4%。不管银行是不是这样想,这样的话术会让投资者觉得理财到期后的的收益率就是4%。在资管新规推出以前,银行也确实是按照这样的情况进行刚性兑付的。
资管新规推出以后,监管机构要求银行理财要取消刚性兑付,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有了这样的要求以后,再用“预期收益率”来宣传预估的收益显然不太合适,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误解。
“业绩比较基准”则是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预估值,不带有承诺收益的意味。银行也可以就此跟过去一刀两断,不用背负着必须要兑付本息的压力。只要合规经营,尽责投资,无论理财结果是赚是赔都不用背负责任。
业绩比较基准这个词的出现其实是宣告了银行理财新时代的到来,在银行理财新时代里,理财净值化是核心。
以前的银行理财几乎不存在信息披露,投资者能看到的只有购买理财前的风险揭示书、产品说明书等。银行在投资的过程中,无论赚多赚少,只要给足投资者当时告知的预期收益即可。赚得多了是银行的,赚的少了,银行会把缺的钱补上。
转换为净值之后整个逻辑就变了,银行要定期披露理财的净值情况。投资者计算收益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购买时,按金额购买,但是在赎回时却是按份数以及对应的净值来计算。
比如理财的初始净值为1元,购买1万元的理财就说明买了1万份理财,等到一年后赎回时,净值变成了1.1元,那么赎回1万份理财,就会收回1.1*1=1.1万,收益率就是(1.1-1)/1=10%。
理财的收益由净值的变化来决定,如果赎回时的净值高于购买时的净值,那就会赚钱,如果低就会赔钱。赚多赚少,没有人能说得准。
那既然没有人能说得准,理财的保本可能自然也就荡然无存,银行再打出保本的字样,肯定是不合适的。
银行理财经历过这种转变,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了。虽然理财还是那个理财,资金投向也几乎没有变化,风险等级照样该公示还是公示,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投资者要从此做好损失收益,损失本金的心理预期。
那如果还想要让理财保本,让收益尽可能高怎么办?那就不能只无脑地选择银行理财了。当然了银行理财依然是非常不错的产品,该配置还是需要配置。
首先,在选择银行理财时要认准风险等级,从PR1-PR5,一共5个等级,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哪一款;
其次,银行的大额存单和国债这两种几乎绝对保本保息的产品是可以替代原来保本理财的,收益不算低,风险却很低;
最后,不妨适当配置一些基金,让少量资金购买基金,负责去追求收益,让大量资金购买存款或国债去保障资金安全。
净值型理财通过份额计算收益的计算方法在基金行业里是比较普遍的。通过这种转变,其实也是要让投资者能够向基金的收益形式理解。大家都知道基金不保本,有了这种转变,银行理财也就可以告别过去的固定收益了。转变为现阶段的净值型理财是监管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zonghexinwen/2021/0505/1155.html